目前分類:佛教故事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忍辱的真義

富樓那是佛陀十大弟子中,說法第一的大阿羅漢,經常往來於各地宣說佛陀的教義。有一天,富樓那恭敬地來向佛陀辭行,打算到北方的偏遠地區──蠻荒未化的輸盧那國去布教。佛陀贊許他為教弘法熱忱,並委婉的對他說道:「富樓那!那個地方民智未開,民風暴戾,老百姓野蠻粗魯,弘法布教是很艱辛困難的,你最好不要前去。」

富樓那信心百倍地回答說:「正因為輸盧那國的人性凶惡,人民識淺德薄,因此弟子更要到那裡弘法,使他們也能獲得法雨的潤澤。」

「話雖如此,但是當地的人民不但不會接受你的佛法,並且還會破口惡罵你一頓。」佛陀考慮周詳的說。

「佛陀!他們辱罵我沒有關系,只要他們不打我就好了。」

「萬一他們用棍棒、瓦石打你呢?」

「那也沒有關系,只要他們不將我打死,一息尚存,我還是能夠宣揚如來的聖教。」

「如果他們窮凶惡極地把你打死呢?」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教導改過

 

  巴利聖典《庵婆櫱林教誡羅睺羅經》中記載佛陀善巧方便教導羅睺羅改過的典故。

羅睺羅開始修行的時候比較淘氣,學法持戒也有疏忽的地方,因此受到過佛陀父親的訓誡。

此經針對其喜歡說謊的壞習慣,佛陀以「洗腳水」為喻跟他說明謊話之骯髒,強調誠實的重要性。

後來對小沙彌解說事物無常的本性,記載於《相應部》第二品。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伏,
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在王舍城有一大富人家的女兒,因為父母的嚴厲管束,禁止女兒與外 界來往,反而促成了女兒與家僕的一段戀情,進而畏罪私奔,兩人到了一個 不為人知的地方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之後妻子懷孕了,臨盆之前,她想到 夫妻兩人要撫養一個小孩很辛苦,於是建議丈夫一起回到她父母身邊,做丈 夫的唯恐主人怪罪,遲遲不敢答應妻子的請求,妻子也知道丈夫的顧慮,但 自己究竟是他們親生的女兒,無論如何,父母還是不會為難她的,主意既定 ,於是她將家中整理一番,並請鄰居代為轉告她丈夫,就獨自回家去了。誰 知在路上孩子就出生了,所幸丈夫即時趕來,兩人認為已無回家的必要,就 相偕踏上歸程,並將那在路上出生嬰兒取名叫做『路』(Panthaka)。

  不久,她又再度懷孕,一切經過如同上次一樣,第二個男孩同樣地在回 父母家的路上出生,於是老大取名『大路』(摩訶槃陀伽Mahapanthaka), 老二取名『小路』(周利槃陀伽Culapanthaka),夫妻倆帶著兩個孩子又回 到原先居住的地方。

  小孩漸漸長大,看到別的小孩有很多叔叔、伯伯,就問他們的母親:「 我們沒有親戚嗎﹖」「是的,孩子,在這裡我們沒有親戚,但是在王舍城, 你有一個非常富有的外祖父,以及很多的親戚在那兒。」「那為什麼我們不 到那兒呢」兒子問道。夫妻倆經過一番商議,終於帶著兩個兒子回到王舍城 。她請人送信給自己的父母,告訴他們已帶著兩個兒子回到了故鄉,她的雙 親聽到這個消息後如此說道:「在生命的輪迴中,誰不曾互為父母、子女、 兄弟姐妹呢﹖只是,在這一世中他們那麼深地傷了我們的心,要再讓他們生 活在我們眼前,已是不可能的事,叫他們帶著這些錢到他們喜歡的地方去過 活,不過,還是讓他們把孩子送到這兒來吧!」於是夫妻倆不得不依著雙親 的意思將兩個孩子託付信差,帶著 雙親給的錢,傷心的離開王舍城。

  兩個孩子在外公、外婆家漸漸長大,小路還小,大路卻已能和外公一塊 兒去聞佛說法,因為常親近佛,聆聽法音,心中乃升起出家的念頭,外公得 悉非常高興,就帶大路去跟隨佛陀出家,大路出家後,十分精進,而且深解 佛陀教法之義諦,不久即證得阿羅漢果,並度他的弟弟──小路出家,然而 小路生性闇鈍,大路教他一個偈頌:「注視著佛陀的光耀,讚嘆佛陀的光明 ,如清晨紅蓮之綻放,亦如麗日中天。」小路花了四個月仍學不會此偈,原 來在迦葉佛時代,小路曾經是個聰敏慧黠的出家人,因為開玩笑的模仿一位 遲鈍比丘的模樣,妨礙了那位比丘因被嘲弄而不願再學習,也不願再複誦他 所學,由於此一業因,小路此世生為呆鈍之,每每學了一字就忘了前面所學 的一字,如此四個月過了,即使他很努力的學,還是記不得那個簡單的偈誦 ,大路只好對他說:「花四個月的時間都不能記好一個偈,如何能做好一個 出家人呢﹖你還是離開吧!」然而小路喜愛佛法,並不想還俗過在家的生活 。

   有一天耆婆長老前來邀請佛陀和他的弟子們明日去接受供養,大路負責  安排僧眾應供的執事,就將小路排除,不令前往,小路知道後非常傷心,他 想:「尊者接受那麼多比丘應供的事宜,獨獨將我除外,顯然我兄長對我已 失望透頂,我留在僧團還有什麼意義﹖倒不如還俗回家,多行布施等善行, 過在家生活。」隔天清晨就離開僧團準備回家,佛陀在這天清晨以神通觀察 娑婆世界,得悉此事,就比小路更早到他所經過的路上,並在門前漫步,小 路看見佛陀就前去頂禮,佛陀問明原委,就叫小路到佛陀身邊學習,佛陀以 佈滿千輻輪的細軟手掌撫摸小路的頭,並將他帶到小香屋,讓他在跟前坐下 ,而後佛陀用神通變化一塊淨布給小路,對他說:「小路,你好好留在這裡 ,面對著東方,用心的搓揉這塊布,並隨時記住一句話:『把污穢除去,把 污穢除去』。」

   應供的時間到,佛陀率領比丘眾到耆婆長者家中,坐在已舖設好的座位  。而小路也面對著太陽坐著,邊搓邊念:『把污穢除去,把污穢除去』,但 那塊布被他一搓,竟愈搓愈髒,於是他心想:「這塊布原是非常乾淨的,因 為我的緣故,改變了它原來的樣子,變得這麼髒。因緣和合的事物的確是無 常的!」他心中於是產生了對變異、毀壞的深切體悟。佛陀知道小路心中的 感受,就以神通力再進一步對他說:「小路,這塊布因為灰塵而弄髒了,你 不想想你心中也有如塵灰般激動不穩的情感嗎﹖去除掉這些」並說偈言:「 貪著是塵垢,亦非常真塵垢,塵垢乃貪著,住於佛陀正法之比丘,不為塵垢 所縳。瞋恚是塵垢,亦非真塵垢,塵垢乃瞋恚,住於佛陀正法之比丘,不為 塵垢所縳。愚痴是塵垢,亦非真塵垢,塵垢乃真愚痴,住於佛陀正法之比丘 ,不為塵垢所縳。」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修戒定慧。要断这个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贪着于这个世间,你要解脱很困难的。我们昨天说了,四个人念《心经》,如果你只追求这个世间法,追求今生今世,这是世俗法,你不要以为你在诵经就是佛法,不一定的。你诵经,但你的发心,专为了今生今世的事情,没有菩提心,没有出离心,没正知正见,专为求今生今世的事,就算被你求到了,你又怎么样呢?就是得到今生的果报,而且你得到之后令你增长贪心。

这个贪是因,那个果就是饿鬼;如果你得不到,你起嗔恨心,果就是地狱。所以这些不能看表面,你拿起一本书,以为你就在修行,很难说。你发心动机不正确,往往是世俗法,往往都是为了求世俗的一些生活条件的满足。这些就是世间法,世俗法了。你还以为我在修行,其实不是的。所以要了解这个动机是非常关键的,要降伏自己的贪心,嗔恨心,愚痴心。有贪你就会有执着,有执着就会被绑死了,你就堕落下去了。

有个故事就说:印度有一个小镇,那些人专门捕捉一些猴子,卖给马戏团来赚钱,来维持生活。怎样捉猴子呢?很简单,拿一些木板,做一个箱子,四面都密封,上面留一个很小的孔,很小的一个洞,刚刚够一只猴子的一个前爪伸进去。预先在这个木箱里摆一些花生,一些猴子喜欢吃的东西,之后将这个木箱摆在猴子一定要走的地方。这些猴子一群一群地走过来,一见这个木箱很好奇,去看,看到里面有一些花生很喜欢,马上就用前爪去拿,想拿出来吃。但拿了花生,这个前爪就大了,拔不出来了。这些人就走过来,它也不肯放手,就给别人捉住了,就卖给马戏团。

你看,为了几颗花生,就失去了自己的自由,这是贪,因为贪,就绑死了。你们觉得这个猴子很愚痴,其实我们也差不多,我们很执着,放不下。执着了,自己的心有挂碍,样样都挂碍,执着我的银行存折有多少钱,执着我今天要买什么菜,执着我的儿子怎么样怎么样,希望他怎样怎样,样样都有挂碍。有执着,有贪恋的,你自己到了临终,阎罗王就捉住你了,你走不掉了。

所以如果你有贪心,你一定就会被绑死。有贪心就没有智慧,贪也好,嗔恨心也好,根源都是愚痴。所以三毒中间最难断的是愚痴的根,随后要断嗔恨心。要断嗔恨心,我们不能断嗔恨心,就很容易发脾气,你修行进步就很难的,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是一个菩萨,他表面是一个凡夫,内在是一个菩萨,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你就麻烦了,你一千个大劫所修行的功德都破坏了。如果你所嗔恨的对象是一个凡夫,你对他起一念的嗔恨心,你就破坏一百个大劫的功德。所以我们修行就很难,想成就很困难,因为不能降伏自己的嗔恨心。

所以要比较友善。如果我们友善,我们对所有的事情都友善,人家对我不好,我都对他友善,这样就可以降伏自己的嗔恨心,外面的一切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反映,外面如果是黑暗的,我们心中也有点黑暗的地方啊。

一只狗,一只流浪的狗,跑了很远的路,很疲劳,想休息一下。刚好看到一个小小的屋子钻进去,一钻进去就很慌、很怕,为什么呢?四面都看见有狗围住它。为什么?这个屋子四面都有玻璃,都有一些镜子,装了玻璃,所以见到自己的影子。狗见到自己的影子,它很怕,很恐惧。恐惧之后,它想吓跑其它的狗,它不知道是自己的影子,所以它做一个很愤怒的相出来。谁知道一看,周围围着其它的狗,都很愤怒的样子看着它,好像吃了它一样。哎呀,它很慌,更加慌了,想着逃跑,跑、跑、跑……因为太慌张了,找不到出去的路。这样跑、跑、跑……一直累到自己死了,倒地为止。

其实怎样说呢?如果我们想想,这只狗如果当时见到周围都有这些狗围着它的话,它摇摇自己的尾巴的话,它所见到的是怎么样啊?其它的狗都对它很友善的。同样的,意思说我们见到这个世间,不管他对我好也好,不好也好,我们都要对别人好,我们都要与人为善,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所以一切都要欢喜承受,这样降伏自己的嗔恨心。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舍利弗和目連兩位尊者住在耆闍崛山中。有一天,優波伽吒鬼看到舍利弗尊者剛剃完鬚髮,就伽吒鬼說:「我要去打那位沙門的頭。」伽吒鬼馬上說:「你千萬不要這麼說,這位沙門具有大德大力,這樣做將受無量苦。」伽吒鬼勸說了三回,優波伽吒鬼完全不聽伽吒鬼的勸告,真的出手打了舍利弗尊者的頭,打完後還戲笑地向伽吒鬼說:「伽吒,來燒我啊!來煮我啊!」連續說了幾次後馬上陷入地底,墮到阿鼻地獄。

 

這時,目連尊者聽到舍利弗尊者被鬼打了頭,立即趕到舍利弗尊者的住所,關心地詢問:「被打的苦痛能忍得了嗎?」舍利弗回答:「雖然會痛,但我還能堪忍,不至於有多大的痛苦。」目連尊者聽到舍利弗尊者如此回答,非常驚訝地說:「舍利弗尊者您真是一位大威德、大雄力之人,這個優波伽吒鬼非常厲害,如果他用手去打須彌山,可以將此山碎如糟糠,您今日被打,怎可能不痛苦難忍呢?」舍利弗尊者還是告訴目連尊者說:「我真的沒有感到什麼大苦痛!」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象護比丘證阿羅漢果


象護比丘前世只是在幾天之中,對泥塑的菩薩坐騎象身做了一些修補與發願,以此換來的果報卻極為廣大——多生多世出身尊貴,生活富裕安樂,相貌莊嚴,並有金象恒時侍衛,出家後,又速證阿羅漢果。

由此可見,在三寶邊栽培福德,其殊勝不可思議。

了知此理之後,誰不願在心田之中播下善業的種子呢?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4901d20-04d2-456e-907f-e24bc8bfdde2.jpg

忉利天王釋提桓因禮敬一切依正法修行者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開示︰

「有一次,天帝釋提桓因欲前往遊戲園,令駕車人摩得梨準備一部用千匹馬拉的大車。

摩得梨接到命令,很快地備好馬車來到宮外,並向天帝稟報:

『莊嚴的千馬大車已準備好,可以出發了。』

 這時,天帝釋提桓因不急不徐地走出毘禪延堂,

向南恭敬地合掌。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73422fc-a4d2-43e6-a15e-eaeea9caa85d.jpg

f48ec0d9-ce29-4842-b38d-767c05658028.jpg

佛典故事:《雜阿含經》
放下身心,病痛不苦

高齡化的社會,人的壽命得以延長,身體機能卻未必能隨著壽命增加而維持,大小病痛也無可避免,佛法教我們如何面對?

給孤獨長者年老病重時,舍利弗尊者及阿難尊者前去探視,長者對兩人形容他的病痛,就像差摩比丘曾經比喻的:甚於頭頸被大力士用繩索急絞;甚於牛被活生生地宰割其腹,取其內臟;甚於被懸吊在火上,兩足被火所燒。

當時,舍利弗教導他:「您應當這麼練習:不執取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不執取六根所對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境』;不執取構成身體的地、水、火、風、空、識等『六界』;也不執取色、受、想、行、識等『五蘊』;和合的身心。」如此一步步,令給孤獨長者一一除去對感官、外境、身、心的執著—亦即對「我」的執著。

這時,給孤獨長者突然悲嘆流淚,阿難細心關懷:「您是不是心裡有所恐懼?」長者搖頭解釋:「不,我並不恐懼。我是想到,我奉佛二十多年,從來沒聽過如此的甚深妙法啊。」接著,長者更為大眾請命:「尊者!許多在家居士對於佛法僧三寶有著堅定深厚的信心和嚮往,卻沒有機會聽聞甚深妙法,而容易升起退心。請尊者慈悲,多為居士說這樣的深妙法。」舍利弗即應允長者的請求。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諸漏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裡有四句偈:「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這是什麼意思呢?

「諸漏已盡」,這裡的「漏」,是佛教的專有名詞,指的是人的無明煩惱。好比茶杯有了漏洞,就不能裝水;碗、盤、器皿有了漏洞,就無法再盛裝東西,我們的內心有了煩惱,這個煩惱就如漏洞,會把我們的功德,把我們的信仰,把我們自性裡的寶藏通通都漏失掉。如果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滴水不漏,那麼所有的功德都不會漏失。

「梵行已立」,梵,是清淨的意思。樹立清淨的修行、樹立清淨的道德,即不帶一點污染心,不帶一點傷害人的念頭,內心都是真、善、美,這樣的心念就是「梵行已立」。我們在世間做人,要為自己樹立什麼樣的形象呢?效法聖賢樹立清淨的形象、道德的形象、慈悲的形象、智慧的形象,就能逐漸完成自己的道德人格。

「所作已辦」,接下來要作的是什麼?我能布施,我能持戒,我能修禪定,我能精進,我能忍辱,我能修般若智慧,所有一切自利利他的佛法,我都去實踐;所有普利大眾的理想,我都一一去完成。有了這麼廣大的修行,就不會有得失心、妄想心、煩惱心,甚至不會再招感三界的生死輪迴,便能永斷生死,不受人間酸甜苦辣的輪迴流轉。

這首偈子主要是提示我們:人生在世,若能作到「諸漏已盡」,沒有煩惱的糾纏;「梵行已立」,樹立了清淨的行為;「所作已辦」,應該實踐的道德都發心完成了,就能「不受後有」,身心解脫自在,不再來人間輪迴生死,永享清淨安樂的涅槃境界。

過去,佛陀住在阿毘闍恆河邊。一天,有一位比丘來到精舍求見佛陀說:「出家眾剃除鬚髮,正信出家,虔修梵行,成道時能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請世尊慈悲開示,我會獨自在一靜處專心思惟,精進不放逸。」此時佛陀觀察恆河水,見水中有一大樹隨流而下,於是詢問比丘:「你有看到恆河中正在漂流的大樹嗎?」比丘回答:「是的,世尊。」佛陀告訴比丘:「如果此樹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沉入水中、不在沙洲上擱淺,亦不為洄流所住,不為人、非人所取,又不腐敗,最後會流入大海嗎?」比丘回答:「會的,世尊。」佛陀說:「比丘也是如此,如果能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沉入水底,不在沙洲上擱淺,亦不為洄流所住,不為人、非人所取,又不腐敗,最後終會流入大海。」

比丘請示佛陀:「什麼是此岸?什麼是彼岸?什麼叫沈沒?什麼是在沙洲上擱淺?什麼是洄流?什麼是被人取?什麼是被非人取?如何為腐敗?請世尊為我廣說,我聞法後,必擇一靜處,專心思惟,直至悟道證果。」於是佛陀為其開示:「此岸者,即是執著色、聲、香、味、觸、法;彼岸者,即是執著遠離色、聲、香、味、觸、法;人取者,即是憂悲喜樂皆近於俗人;非人取者,猶如有人願修梵行,持戒苦行,當生天處;迴流所住者,如捨戒還俗;腐敗者,即是犯種種惡行不善之法而墮落。若能不著此岸、不著彼岸,遠離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持戒清淨,虔修梵行,最後一定可以流入涅槃大海。」比丘聽聞開示後歡喜離去,擇一靜處,精進思惟,即證阿羅漢果,遠離生死輪迴之流。

又有一牧牛人,名為難屠,在距佛不遠處牧牛。比丘離去之後,難屠來到佛前至誠頂禮,退於一旁後請示佛陀:「世尊,我今可以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沉入水中、不停滯於洲渚上,亦不為洄流所住,不為人、非人所取,又不腐敗,能於世尊座下剃髮修行嗎?」佛陀問牧牛人:「你將牛還給主人了嗎?」牧牛人回答:「牛群皆能自行返家,不需我送,只要您准許我出家學道,其餘不用擔心。」佛說:「牛雖然可以自己回家,但你受人所雇,理應返家回報主人。」牧牛人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退。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

見業障現前,

積集損惱故,

現有諸有情,

不感菩薩施。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云: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

世間仍有貧窮眾生因由

 

《解深密經》云:

觀自在菩薩白佛言。

世尊。若諸菩薩具足一切無盡財寶,成就大悲。

何緣世間現有眾生貧窮可得?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

假使熱鐵輪 ,

在我頂上旋 ,

終不為此苦,

毀聖及善人。

《大方便佛報恩經 》

--------------------------------

時有一比丘。形體麤醜人相不豐。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宣與窺基的故事

 

宣法師是我國南山律宗的開山祖師,窺基法師則是法相唯識宗的第二

代祖師,同為唐時玄奘大師門下,幫助翻譯佛經的重要人物。

 

道宣法師守戒精嚴,感動諸天護法,在每天中午時,有位仙女自動來獻

供,道宣法師深感頗有成就感。

 

文章標籤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念瞋心墮蟒蛇
(華嚴和尚降伏百里尋仇的大蟒蛇)
 
唐朝有一位出家人,大家稱他「華嚴和尚」,他是跟神秀禪師學習佛法的,神秀禪師和慧能禪師都是五祖的弟子。
華嚴和尚在洛陽講《華嚴經》,教導座下三百多位出家人學習佛法,可見這位華嚴和尚也很不簡單。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解正法甚難]
誤認非法為正法,
誤認正法為非法,
抱持邪見的人,
永遠無法了悟正法。
正法就認定是正法,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鴦掘摩羅 

聖嚴法師  

  鴦掘摩羅在佛陀時代,印度境內的憍薩羅國,發生了一樁恐怖萬狀的事件,這一事件,震動了全國的人民,也幾乎嚇垮了英勇的波斯匿王,因在王都舍衛大城的城外,出現了一個殺人魔王鴦掘摩羅。所幸由於佛陀的及時感化,才使這場悲劇,很快地結束了 

  鴦掘摩羅,生於舍衛大城的北邊,那是一個名叫薩那的村落,他原名不叫鴦掘摩羅,父母給他取的名字叫做伽瞿,意思是一切世間現。因為當他出生的時候,憍薩羅國的境內,曾有奇特的變相發生︰所有剎帝利的武士階級,全部不由自主地拔出刀劍,並作準備迎敵戰鬥的姿勢,隨即鋒刃的利劍缺了口,斷了鞘,握在手中的把柄,也跟著墮落在地。這是非常奇特的現象,使得全國的武士們,都感到莫名其妙地驚惶起來。後來經過調查,原來是舍衛城北的一個村落中,生了一個嬰兒,因此,便以伽瞿來作為這個嬰兒的命名。

  漸漸地,伽瞿長大了,這是一個英俊健壯而孔武有力的青年,徒手能捉飛鳥,行走快過奔馬;但他又是一個溫文儒雅而秀外慧中的好青年,從小死了父親,侍奉母親則極其孝順。只可惜,因他投師學藝,投錯了師門,才使他得到鴦掘摩羅這麼一個臭名!

  當時,舍衛城內有一個很負盛名的外道學者,正在收徒講學,伽瞿也就成了他的學生。可是那個外道學者,有著一個年輕美貌而又妖媚淫亂的妻子,最糟糕地,她在她丈夫的學生之中,竟然偷偷地愛上了伽瞿;當然,像伽瞿這樣健美的青年,任何女人見了都會心跳的。無奈,伽瞿是她丈夫的學生,她是伽瞿的師母;她雖然是個妖媚淫亂的少婦,伽瞿卻是正直守禮的青年。於是,恐怖的悲劇就跟著發生了。

  伽瞿的師母,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個機會。有一天,確切知道那個外道學者已帶著許多學生出去了,伽瞿卻被留在他老師的家裏。他的師母見到四下無人,便悄悄地走近了伽瞿的跟前,以風情萬種的姿態,接近伽瞿,用手摩觸伽瞿,並以毫不隱瞞的話語,表達她所希求的願望。這對於伽瞿是非常意外的,也是極其為難的,他感到驚訝,也感到痛苦,他從未想到,他會有這樣一位毫不顧倫理道德而又大膽無恥的師母,於是,他便義正辭嚴地拒絕了他的師母。他說︰

  「老師等於父,老師之妻等於母,我怎麼可以做這樣逆倫的醜事呢?」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賀延磧——唐玄奘西天取經九死一生的兇險之地

 

莫賀延磧,古時也稱莫賀磧、胡盧磧、沙河等,現在地理上一般稱之為噶順戈壁、也叫噶順沙漠、哈順沙漠、伊勒呼瑪沙漠、八百里瀚海等,它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東南與甘肅省瓜州縣西北交界一帶的大片戈壁沙漠。

唐玄奘西行印度取經時曾經過此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有記載:

「莫賀延磧,長八百餘里,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

「夜則妖魑舉火,燦若繁星;晝則劣風擁沙,散如時雨。」

唐代稱西域為「磧西」,這個磧就是指莫賀延磧。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梁朝,梁武帝那個時代,有一個高僧,志公和尚,這個志公和尚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有五眼六通,能看到人的前生後世。

在梁朝,梁武帝那個時代,有一個高僧,志公和尚,這個志公和尚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有五眼六通,能看到人的前生後世。

 

有一天他在國都的一條大街上走著,剛好看到有一戶人家辦婚禮。這家主人家很歡喜見到他,

「哎呀,大師,真的很好運,我哪裡來這麼好運氣!我的兒子今天結婚,大師剛好來到,這是緣分啊!無論如何請志公大師賞臉,進屋來坐一坐。」

志公說:「好。」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