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吃雞蛋,無外乎蛋清、蛋黃兩個部分。有人認為蛋黃有營養,棄蛋清只吃蛋黃;有人卻害怕長胖,
只吃蛋清而扔掉蛋黃。蛋黃和蛋清,到底哪個更有營養?
  其實,蛋清和蛋黃各有優勢,但營養成分大不同。蛋清中除了90%的水分之外,剩下10%主要是蛋白質。
可別小看這10%的蛋白質,雞蛋中的蛋白質主要都包含其中。
 
山東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藺新英教授也指出,雞蛋的蛋白質僅次於母乳,在人體中利用率很高,
是食物中最優質的蛋白質之一。建議免疫力低下的人,尤其是剛做完手術的人,不妨多吃蛋清補充蛋白質。
 
  跟蛋清比起來,蛋黃的營養成分就複雜得多。雞蛋中的脂肪全部集中在蛋黃裡,
但大多是對人體有利的脂肪酸,而且含有橄欖油中的主要成分——油酸,對預防心臟病有益。
 
此外,維生素A、D、E、K,磷、鐵等礦物質也大多在蛋黃中,儘管鐵的吸收率比較低,
但對於不能吃肉的嬰兒來說,就顯得至關重要。同時,蛋黃中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卵磷脂,
對大腦發育格外關鍵,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蛋黃的顏色更蘊藏着豐富的營養密碼:
有預防嘴角開裂的核黃素,還有能保護眼睛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而往往蛋黃顏色越深,這類維生素含量就越高。
  有人害怕蛋黃中的膽固醇,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人體內如果血清膽固醇太低,會造成免疫力低下,
血管的強度也會受到影響,同樣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因此,健康人一天吃一兩個蛋黃是非常健康的;
對於血脂已經偏高的人,每天吃半個蛋黃比較合適。
 
  
水煮的吃法最營養
  
在各種食物裡,雞蛋的吃法幾乎是最多種多樣的,致力於烹飪與營養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根據各種研究與實驗數據,幫我們列出了3個雞蛋吃法排行榜,最後發現,不管在哪個榜單裡,“帶殻水煮蛋”這種做法都排名第一。
  第一名:帶殻水煮蛋。有研究顯示,水煮蛋的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9.7%,幾乎能全部被人體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攤雞蛋。這兩種做法的蛋白質消化率為98%。
  第三名:炒雞蛋。蛋白質消化率為97%。
  第四名:蒸雞蛋。蛋白質消化率92.5%。
  第五名:生雞蛋。蛋白質消化率僅為30%—50%。
 
  【維生素保存排行榜】:
 
  第一名:帶殻水煮蛋。加熱溫度低,營養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加熱溫度較低,核黃素、葉黃素等水溶性維生素損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加熱溫度較低,水溶性維生素有少許損失。
  第四名:煎荷包蛋。加熱溫度高,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都有損失。
  第五名:攤雞蛋。加熱溫度高,所有維生素都有損失。
  第六名:炒雞蛋。加熱溫度高,維生素損失較多。
  雞蛋羹:不要在攪拌雞蛋的時候放入油或鹽,這樣易使蛋膠質受到破壞,蒸出來的蛋羹又粗又硬。
也不要用力攪拌,略攪幾下,保證攪均勻就上鍋蒸。另外,蒸蛋羹時加入少許牛奶,能讓其口感更滑嫩,營養含量也更高。
  煎荷包蛋:最好用小火,油也要少。有的人喜歡把蛋清煎得焦脆,這樣不但會損失營養,還有可能產生致癌物。
最好只煎一面,蛋清凝固即可。
  攤雞蛋:用油要少,最好用中火。蛋餅如果攤厚一點,更有利於保存營養。
  炒雞蛋:最好用中火,忌用大火,否則會損失大量營養,還會讓雞蛋變硬。但火太小了也不行,
因為時間長了水分丟失多,攤出的雞蛋發乾,會影響質感。
 
雞蛋的6種錯誤吃法
 
1.生吃
 
有些人覺得,食物一經煮熟,就會流失其營養價值。所以很多人喜歡生吃蔬菜、生吃海鮮。
同樣,有人認為生吃雞蛋可以獲取比熟雞蛋更多的營養價值。
 
但是,其實不然,生吃雞蛋很可能會把雞蛋中含有的細菌(例如大腸桿菌)吃進肚子去,
造成腸胃不適並引起腹瀉。並且,值得一說的是,雞蛋的蛋白含有抗生物素蛋白,
需要高溫加熱破壞,否則會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使身體出現食慾不振、全身無力、
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症狀。 
 
2.隔夜
 
雞蛋其實是可以煮熟了之 後,隔天再重新加熱再吃的。但是,半生熟的雞蛋,
在隔夜了之後吃卻不行!雞蛋如果沒有完全熟透,在保存不當的情形下容易滋生細菌,
如造成腸胃不適、脹氣等情形。
 
同時,有的人認為雞蛋煮越久越好,這也是錯誤的。因為雞蛋煮的時間過長,
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吸收。
油煎雞蛋過老,邊緣會被烤焦,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胺基酸,
這種胺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化學物質。
 
3.過量
 
如大家所知,雞蛋含有高蛋白,如果食用過多,可導致代謝產物增多,同時也增加腎臟的負擔,
造成腎臟機能的損傷。所以一般老年人每天吃1~2個雞蛋為宜。中青年人、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者,
每天可吃2個雞蛋;從事重體力勞動,消耗營養較多者,每天可吃2~3個雞蛋;少年兒童由於長身體,代謝快,
每天也應吃2~3個雞蛋。
 
孕婦、產婦、乳母、身體虛弱者以及進行大手術後恢復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優良蛋白質,
每天可吃3~4個雞蛋,但不宜再多。
 
4.加糖、加豆漿
 
很多人喜歡在烹煮各種食物的時候將雞蛋跟糖一起煮。其實雞蛋與糖一起烹飪,
二者之間會因高溫作用生成一種叫糖基賴氨酸的物質,破壞了雞蛋中對人體有益的胺基酸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糖基賴氨酸有凝血作用,進入人體後會造成危害。所以應當等雞制食物冷了之後再加入糖。
 
另外有很多人喜歡在早餐的時候吃上一個雞蛋一個麵包,再加上一杯豆漿。其實大豆中含有的胰蛋白酶,
與蛋清中的卵鬆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5、空腹吃雞蛋
 
空腹吃雞蛋不是很好,空腹過量進食 牛奶、豆漿、雞蛋、肉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
蛋白質將"被迫"轉化為熱能消耗掉,起不到營養滋補作用。
 
同時,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蛋白質過量積聚在一起,蛋白質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尿素、
氨類等有害物質,不利於身體健康。
 
6.煎雞蛋、茶葉蛋
 
有很多人喜歡吃煎雞蛋,特別是邊緣煎得金黃的那種,這個時候就要注意啦,因為被烤焦的邊緣,
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胺基酸,這種胺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致癌的化學物質。
另外,茶葉蛋也應少吃,一來是因為茶葉蛋反覆的煎煮,其營養已經被破壞,
另一方面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茶葉中含酸化物質,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起刺激作用,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看來,吃一個小小的雞蛋所要注意的還真多,但是這都是些值得注意的tips。只要我們平時在吃的時候注意一點,
就能夠很好地吸收雞蛋中有益的營養成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雞蛋的吃法
    全站熱搜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