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夙昔之十二
── 煮雲法師 ●智 展
|
煮雲法師(一九一九 ── 一九八六),江蘇省如皋縣人,國共戰後隨國軍來臺,對佛教在東臺灣的弘傳,及淨土宗在全臺的流佈,有相當重要的貢獻。
法師生於貧困之家,成長過程又正值中國戰事頻仍之際,出家求道可謂備嘗心酸。來臺初期,雖曾一度餐風露宿、居無定所,但仍不改宏揚佛法的決心。當初高雄鳳山佛教蓮社的成立,及後來「精進佛七」在全臺的推行,與法師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以下,且讓我們循著歷史的足跡,一起瞻仰煮雲法師的不凡行誼。
求道艱辛 不改其志
煮雲法師是在十九歲出家的(於江蘇如皋城北的惠民寺),當時對日抗戰才開始不久。初出家的他,立志要成為一個能夠講經說法的「法師」,然而,依止的道場卻一天到晚在「趕經懺」。他雖想「參學讀書」,但都受到當家訶斥,因此甚感挫折。好不容易,藉由「受戒」的名義,法師終於得以離開剃度的祖庭,前往南京棲霞山參學,但當祖庭方面得知他有意於棲霞律學院求學時,卻立即斷絕金錢和物質援助,這使法師的生活陷入了窘境。法師的窘況讓他招來了學院內許多人的嘲笑和排擠,甚至有位當家師當眾提名,要他不要念書,到庫房為人服務。
|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壹、中國 ■留學聖僧玄奘大師

玄奘致力譯經事業凡十九年,為中國佛教史上四大翻譯家之一,所譯經典佔唐代新譯佛典半數以上,其中又以大乘有宗的根本經典為主,並創立法相唯識宗。其重要著作《大唐西域記》,更為中西文化關係史、交通史,提供寶貴的資料,也為我國歷史寫下輝煌的一頁。
集我國最偉大之佛學家、譯經家、外交家、地理學家於一身的玄奘,誠如民國道安法師所讚:「萬古仰完人,大漢聲威揚異域;千秋傳絕學,盛唐文物震全球。」堪稱中國佛學界第一人。
遠紹如來 近光佛法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玄奘大師對中國佛教文化的影響〉
大乘經典的流傳,對於正法弘揚久住具有重大長遠的影響。在六識論邪見及外道錯誤知見橫流之時,有大乘經典為佐證及依歸,才能破斥外道及邪見,學人因此能建立正知正見來修學佛法,也因此避免被邪見或錯誤知見誤導而造作惡業。在唐朝時期,玄奘菩薩遠赴印度取經,回國後全力譯經與著作的這個重大佛事,不僅奠定了中國佛法文化的堅實基礎,更為日後的中國佛教建立了正法法幢。
由於 玄奘菩薩在西行取經前就已明心見性,並且已回復往世部分證量。對於當時在中國佛法文化中存在的種種諍論,玄奘菩薩其實很清楚這些諍論背後真正的答案,但因為當時學人們沒有親證佛法的真實義,並且經論不完備,因此難以佐證 玄奘菩薩之所說。所以,當時中國必須要有人前往印度帶回完整的經論,乃至是悟後如何成就佛道的次第與內容,而 玄奘菩薩知道必須取回 彌勒大士所說的《瑜伽師地論》,才能解決這些諍論問題。於是為了中國佛法文化的未來,玄奘菩薩立下了到印度求取《瑜伽師地論》原典,並帶回中國翻譯,以開顯佛法文化之究竟義的宏願。
在 玄奘菩薩西行取經前,中國佛法文化一直處在對第九識及真如的誤解以及紛爭之中。因為當時學人們不瞭解明心的內涵,對於不生不滅的實相心,就有阿賴耶識、真如、第九識等三種分歧的說法。直到 玄奘菩薩譯出了《瑜伽師地論》,並且闡釋了佛法的真實理,才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玄奘菩薩舉示了《瑜伽師地論》這部根本大論,證明 佛陀所開演的義理,每一個人只有八個識,絕不會多於八個識,從此楷定了大乘佛法八識論的正理。
另外,當時除了對第八識真心的諍論外,中國還陷於成佛時所應具備的佛性,是現在就已經具備,還是未來漸次修行才能具備的論戰中。也因為 玄奘菩薩闡釋了成佛的真實義理後,從此予以弭平底定,同時也一併釐清了真諦三藏增設第九識與第八識分立的錯誤。
由於 玄奘菩薩嫻熟梵文及漢文,又有不可思議的證量及智慧,而且他親自到了印度求取並聽聞諸經來勘定真義,因此所作出的翻譯不僅文質相符,並且翻譯的品質及數量都可說是中國佛學史上的極致。 玄奘菩薩的譯經不僅呈現佛典的原貌,又將梵文複雜的語法以中文獨特的方式呈現,彌補了漢語和梵文在語法上的巨大差異,讓中國的廣大學子得以聽聞大乘佛法並可如實聞、思、修、證真實佛法。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