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漢譯佛典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華佛學學報第17期 (p95-121) (民國93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7, (2004)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敦煌石室《心經》音寫抄本校釋序說

 


萬金川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度一切苦厄                     洗 心

    
   唐朝譯經家不空和尚,譯出《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將梵文與玄奘大師所譯《心經》互相對照。經文前錄了玄奘大師高徒窺基大師的一篇序,詳記玄奘大師與《心經》的因緣。
    梵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由玄奘大師譯為漢文。當年玄奘大師發願到天竺取經,來到益州,住宿在空惠寺裡。遇到一位僧人有病,他前去慰問。交談中說到他要往西方天竺(今印度)等國學法取經。僧人歎息說:「為了求法而不顧個人安危,真是非常少見。但天竺等國路途遙遠,總在十萬里以上。路上有流沙、深水,漫無人跡,只有烈風呼嘯,像山鬼啼哭,荒丘上的落葉野草,瑟瑟抖索。白天行走雪山上,晚上宿在冰崖下。猿猴和魑魅,出沒在崇山峻嶺、參天密林中。路上這樣艱險,怎麼去呢?我有三世諸佛心要法門,法師如果受持,可以保護你平安往返。」
    這樣就把《心經》口授給了玄奘法師。到次日早晨,已不見僧人蹤影,玄奘法師就打點行囊啟程。
    此後,有時候路上經歷厄難,有時候沒有食物,回憶所受《心經》,念誦四十九遍,則迷失路徑有人來指引,想用食物會即刻出現珍果蔬菜。只要誠心祈求,都獲得回應。
    來到中天竺摩竭陀國那爛陀寺,在圍繞經幢誦經時,玄奘大師忽然見到那位僧人。僧人對他說:「很高興你憑著我昔日授你的三世諸佛心要法門,跋涉艱險,從遠方來到此地。今後將保佑你早日實現取經的心願,我是觀音菩薩。」說完,他就騰入虛空。
    窺基大師說,誦念《心經》感得如此奇異祥瑞,足見此經至為靈驗。般若的確是成聖的樞紐關鍵,能如說而行,經三大阿僧祇劫,必能直證佛果,深究諸佛旨趣。故諷誦佛經,能消除「煩惱、業力、果報」三障,不致障礙正道、危害善心。若人虔誠受持《心經》,必能體會此理,勤而實行。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譯經典:五失本、 三不易
(摘要自:般若理論的研究第69頁\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呂澂著)

道安法師對翻譯(佛)經典的工作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的總結性的說法。
五失本:
簡單來說有五種情況是不能與原本一致的
1.語法上應該適應中文的結構。 (胡言盡而使從秦,一失本也。)
2.為了適合中國人好文的習慣,文字上必須做一定的修飾。 (胡經尚質<這是就一般而言>,秦人好文,傳可眾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
3.對於頌文的重複句子,要加以刪略 (胡經委悉<原原本本十分詳細>,至於吟咏<指頌文>叮嚀反覆,或三或四不嫌其煩,而今裁斥,三失本也。)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門網〈佛典漢譯 〉

https://www.buddhistdoor.org/mingkok/%E4%BD%9B%E5%85%B8%E6%BC%A2%E8%AD%AF/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五章 功能主义学派 

一、背景 
时代背景:一战后,由于受到民族运动浪潮的剧烈冲击,英国政府为寻找一种新的统治方法而考虑利用土著社会制度,而这要求必须先有人去研究、分析这 些社会制度,懂得这些制度所起的功能,而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功能主义的研究成果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英国殖民政策和管理。理论背景:功能概念在19世纪末 的人类学及社会学中得到运用,它的传统思想在于英国社会哲学家斯宾塞的人类社会超有机体类比法与法国社会学派领袖涂尔干的功能论点。 

二、概念 
由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创立的功能主义及结构-功能主义,是英国现代社会人类学的方法论基础。它批评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具体主义,主张从社会 或文化体系的现实意义角度探求社会与文化的整体面貌和内在功能。功能学派在使用功能时,实际上有三种不同的指涉:(1)社会中的每个习俗相互彼此关联,彼 此影响;(2)马氏的习俗功能在于通过文化的媒介满足个人基本生理需求;(3)布朗则借用涂尔干理论认为每个习俗的功能就是在它维持社会系统整体性中的角 色。功能学派诞生的标志是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安达曼岛民》和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的发行。功能主义学派两位开创人物的理论观点不尽一 致。前期是马林诺夫斯基的经验功能论主导时期,它以马氏为主帅,大本营在伦敦经济学院,田野工作在太平洋诸岛,研究主题是生活史,承接的是弗雷泽的课题, 关键概念是文化的制度和功能,相关学科是心理学和经济学,强调的是文化制度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后期是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理性结构论的主导时期, 以布什为主帅,重心在牛津大学,田野工作在非洲大陆,研究课题是亲属和政治制度,承接的是摩尔根、里弗斯的课题,关键词是社会与结构,相关学科是社会学和 政治学,强调的是社会结构的平衡和人与文化对结构的适应。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崗佛學學報第5期 (p211-248) (民國70年),臺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 ,http://www.chibs.edu.tw
Hua-Kang Buddhist Journal, No. 05, (1981)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魏晉南北朝佛學思想玄學化之研究


楊政河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篇 中國篇 第三章 譯經事業的開展

 

  佛教經典的漢譯,歷時悠久,卷帙繁複,事業龐大,是我國翻譯史上最燦爛光輝的一頁。從翻譯年代之久遠和翻譯作品之龐大來說,可以說是世界文化史首屈一指的大業。《四十二章經》是中國第一部翻譯的經典,那時正是佛教初傳中國的開始。由於佛經的翻譯,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歷代的譯經事業

 

  中國佛教的譯經事業悠久,從東漢到唐代中葉,歷時八百年左右。中唐以後,仍有大量佛教經典從梵文譯成漢文、西藏文,也有從漢文轉譯成西藏文。中唐前後的這些譯經事業及其成果,成為我國佛教典籍文獻中的一大寶藏。到了宋、元二代,雖然也有經典的漢譯,但數量上顯著減少,而且所譯的經典多屬於印度佛教末期的典籍,或舊譯經典的重譯、拾遺,對中國佛教的發展而言,影響力也較小。譯經事業發展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漢魏西晉時期--譯經的初創時代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佛學學報第13期 (p179-205): (民國89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3, (2000)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楊文會的編藏思想

 


方廣錩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佛教譯經史研究餘瀋

曹仕邦

貝葉
第七期
頁4-8


image

中國佛教譯經史研究餘瀋

曹仕邦

貝葉
第七期
頁4-8

 

頁4

一、玄奘初受的般若心經屬梵本抑漢本?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