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傷後怨恨低落症 Posttraumatic Embitterment Disorder,PTED

不知大家有沒有試這怨恨一個人,甚至是一件事。可能這件事令你久久不能釋懷,也有可能令你在預到類似的事也感到無力改變。很多人表示在感情中也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怨恨另一半,因此令到感情決裂。但是怨恨不單單是憤怒,還有許多複雜的情緒在內,那麼到底怨恨是甚麼?怨恨是從何來的?
怨恨是甚麼?
在心理學的角度,怨恨的定義是一種情緒低落的狀態,感到沮喪,無能為力,或者更通俗地說,總是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失敗者」。怨恨與憤怒不同,因為儘管它包含相同的憤怒,但它同事也帶帶一種無助於改變事物感受。
怨恨就像喝毒藥,然後希望它會殺死你的敵人。

怨恨感是從那裏來的?
怨恨始於痛苦。您的情感痛苦很可能與將導致這種傷害的人(或任何人)視為惡意的意圖,例如作出對您嚴重的不公正;無端地委屈您並引起您的悲傷。每當我們認為被另一個人嚴重虐待時(不論是精神與肉體),我們都會經歷憤怒和不滿。但是,由於我們無力反抗,便任由這個傷口潰爛。最終,這種憤怒變成了長年痛苦的怒恨。

怨恨是一種心理障礙嗎?
德國精神病學家邁克爾·林登教授(Proferssor Michael Linden)認為怨恨是一種心理障礙。他是第一個提出了創傷後怨恨低落症(Posttraumatic Embitterment Disorder,PTED)。
林登教授注意到,有些人經歷過生命創傷,例如親人的死亡或嚴重疾病,沒有發展出可導致診斷出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基於恐懼的焦慮,但仍然遭受不良心理反應。 Linden認為公認的統稱為「調整障礙」(Adjustment Disorders)並沒有認真對待這個群體,定義也太過廣泛、含糊,這意味著該障礙被研究忽視了。

林登教授為診斷PTED提出以下標準:
- 一次特殊的生活事件就會觸發它
- 由於該事件而使患者產生了負面的心理狀態
- 經歷的情緒是苦澀和不公正的感覺
- 病人反复想起事件
- 沒有其他診斷可以與患者的經歷相匹配
- 它已經持續了至少三個月
PTED的患者會有許多與PTSD患者相同的症狀,例如無助感、責備自己、,睡眠困難,食慾改變,性慾降低,行動力降低以及在重新回到讓您想起事件的地方的恐懼症等等。但兩者的區別在於,PTSD會引起持續的驚恐反應,使您處於高度戒備狀態,而PTED不會引起這種持續的恐懼狀態,反而會引起患者的憤怒和無助感(Helpnessless)。

怨恨的解藥在那裏?
如果你心中的怨恨是來自關係,例如來自另一半的話,我非常建議您與對方好好聊一聊。您可以嘗試與您的配偶放下情緒,重新談判。 你可以告訴你的配偶,你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My Time」,例如每周一個晚上給自己等等。不要讓情緒主導我們,同時也不要一直覺得自己在「忍耐」,問題不解決的話,久而久之便會成為大家口中的「因愛成恨」。

如果你的怒恨並不是來自另一半的話,你可以為你的怨恨找到一個出口。傾訴,是一種很好的發泄方式,能夠幫助我們緩解自己的情緒。也許你在工作時有這麼一個時刻覺得你受到了委屈,你大可找到三倆好友,告訴他們。
在心理學中,當我們向別人抱怨某事時,當我們能夠組織思路說出來的話,它就能找到一個出口消散(廁所理論?)。不知你有沒有試過,當你一肚子氣時,立即打給好朋友說出來後,事情明明沒有解決但心中還是舒坦了許多。

很多人越是遇到問題,就越自己胡思亂想,去擴大自己的怨恨,總覺得自己越憤怒,對方就越會妥協一樣。這是完全沒有幫助的。
當然,這也只是一些小建議,如果您的痛苦正在影響著您的日常生活,人際關係和職業,或者您覺得上面的PTED診斷清單與您的症狀相符,那麼最好尋求輔導員或治療師的幫助。因為當專注於以往發生的事情,專注著內心的怨恨時,這會使自己陷於過去,延長痛苦並阻止自己前進。也會令你一直也認為自己是無助的受害者,對眼前的美好事物視而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