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論》淺談(三):唯識體系的二諦

 

1.《瑜伽師地論》的二諦:一真四俗

 

般若中觀系法義綱領很單純,即是「一切法無自性」、「勝義諦中畢竟空,世俗諦中唯假名」。

中觀將真理──「諦」──分成勝義諦與世俗諦二個層面看。

《俱舍論》的勝義諦「我空法有」,在中觀看來,是不了義的勝義諦──「我空」是二者共許的,但「法有」只能歸於世俗諦。 由於宇宙「一切」(稱為一切法、諸法),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中觀的勝義諦中,這「一切」的實相(稱為諸法實相  )是言說、尋思所無法企及的,唯證乃能相應。

我們須安立各種名言、概念──假名、施設,人為區別出各種「法」,才能討論各種「法」的屬性及相互間之關係,這即是「一切」的世俗諦 層面。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佛學研究第1期 (p23-46) (民國86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No. 01, (1997)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26-969X

《攝大乘論》的依他起性初探

陳水淵
東海大學哲學所博士班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述歷史之三—訪方甯書教授(一)

※影音檔精彩片段(1分30秒)


口述歷史之三—訪方甯書教授談與東初老人的師徒情(一) 編按:

與東初老和尚最親近、互動最多的在家弟子方甯書教授,自 1961年皈依東初老和尚,法名聖文,此後便跟隨著老和尚學 習佛法,一路護持著師父所開創的佛教文化事業。師父圓寂 之後,他更不遺餘力地協助承繼師業的聖嚴法師先後創辦了 中華佛學研究所及法鼓山。至今,方教授仍是法鼓山的最重 要的護法之一。從他口中娓娓道來的點點滴滴,既生動又有 趣,讓我們對東初老和尚的事蹟有了更多的了解。


採訪時間:2007.09.12
採訪地點: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四樓會議室
採訪編輯:釋果見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歸經典.重視善本--
提倡《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一、前言:

 

帶領我們共修會的盧世國師兄,近日將《無量壽經》的異譯本,唐.菩提留志譯《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加上新式標點和分段重點提要,印發給同修閱讀。

我們的共修會,先前整理先師李元松老師生前對淨土信仰的教導,有《這輩子最幸福的事》(1993)、《密二會淨土法門》(1995-1997)、《2003年開示淨土九堂課》三本講義。在研讀先師的淨土開示的同時,自然而然引發我們研讀淨土經典的興趣。世國師兄也頗用心於此,並時常在共修或閒談中,與同修分享其心得;今於各種淨土經典中,特別印出《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推薦給同修,自有其見地與用意。

筆者也覺得,在現有的漢譯淨土經典中,《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的確是非常可惜的。提倡《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的讀誦與研究,使它的義理普及化,對於化解通俗淨土信仰的疑滯,重歸淨土信仰的真實義,應該有相當的作用。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小時首楞嚴咒(統一梵文版)2-hour Sanskrit Shurangama Mantra (Original Chanter) for Meditation 古嚴寺梵音楞嚴咒(梵漢對照。中文字幕版) 早課版【大佛頂首楞嚴咒】[拼音]易背誦 | 共七遍 1h | Shurangama Mantra | (台灣靈巖山寺唱頌)

楞嚴咒 注音慢板(台灣靈巖山寺唱頌)

咒中之王.楞嚴神咒.漢音(完整版) || 見睹法師 || 2023佛曲梵唄專輯 Shurangama Mantra || the most powerful Mantra of Buddihsm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種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是中國佛教共同特色

大乘佛教,不論顯密,幾乎都在闡揚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密教自有其修持的儀軌之外,顯教依據的主要經典,則為淨土三部經:

1.《阿彌陀經》。

2.《觀無量壽經》,亦名《十六觀經》。

3.《無量壽經》,又名《大阿彌陀經》,此經自漢迄宋,共有先後十二種譯本,宋元以後,僅存五本,宋朝的王日休居士,依據其中四種譯本,揉合成為《佛說大阿彌陀經》,

民國三十五年(公元一九四六年)又有夏蓮居居士,集合漢、魏、吳、唐、宋的五種譯本,重匯成共計四十八章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此經對於阿彌陀佛淨土法門的事理因果,依正莊嚴,介紹得最為詳盡。

另有淨土學者如印光大師以為《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以及《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也屬於弘揚阿彌陀佛淨土法門的重要經典。因此連同以上三經,合稱為「淨土五經」。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土小常識

五念門

淨土宗編輯部
 

五念門為往生之起行,源於天親菩薩的《往生論》。五念門即身業禮拜門、 口業讚歎門、作願門、意業觀察門、迴向門之五種行。「念」有安心之義。 「門」即能入之義。此五種行,一一具安心故,能入往生淨土之門,故說五念門。如《往生論》說:「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行成就,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對五念門有解說。五念門與五種正行,並非完全不同,而是互有開合,半開半合。

 

五念門的念佛方法是什麼?

  • 觀察門:如實修行毘婆舍那(觀)。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試從法藏菩薩的願心追溯淨土宗的法脈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從「讚佛(世自在王如來)偈」看法藏菩薩的願心

《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無問自說,詳述阿彌陀佛發起及成就大願,救度眾生的前因後果,所以,若要追溯淨土宗的根源和法脈之所在,我們不妨從阿彌陀佛在因地菩薩時所發起的「度生成佛」之願心,窺探法藏菩薩(阿彌陀佛前身)的內心世界,了解阿彌陀佛發起四十八大願的原意、其度生成佛的本懷,從而建立我們對今生今世必能「念佛往生淨土」的信心!

話說有一天,法藏菩薩在當時的世自在王如來前面誦了一首偈,一方面讚嘆世自在王如來,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心迹,也要發起的「度生成佛」之願心。菩薩發菩提大願,有總願,如四弘誓願,也有別願,即因個別因緣而發起,有別於其他菩薩的大願。

這首「讚佛偈」共二十行,每行四句,其中第八行至第十七行(共十行),盡顯法藏菩薩的本懷和願心,節錄此十行偈如下:

願我作佛,齊聖法王。過度生死,靡不解脫。

布施調意,戒忍精進,如是三昧,智慧無上。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假令有佛,百千億萬,無量大聖,數如恆沙。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