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分別心與無分別智

                                                                                                        黃國達

阿含經有無相三昧,般若經強調無相、無分別,禪宗的信心銘有:「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可見「無分別」是修行的重要課題。在修行的過程中,許多人也曾有過無分別的體驗,但無分別的真正意義為何?實有待釐清。

有些人在靜坐、念佛、參禪中,聽到引磬、鐘聲,忽然妄念脫落,寂然清淨,心不染六塵而歷歷分明;或者,坐在急駛在高速公路的車上,旁邊的景物飛快流逝,心念頓然靜止,一片空靈;或是,在瀑布下悠閒地散步,傾聽水聲;或是,在海邊石上端坐,欣賞海濤聲,頓然忘我,融入一片清澈。因為分別心暫歇,有些人以為這是開悟,或是見到空性,其實,這只是無分別的定境,只是不以特定的境相為所緣,而安住於「無想」而已。

心識的功能就是「了別」,有分別才能認識事物,例如:有了對顏色的認知,才能知道紅藍黑白,正確辨認。一般人所體驗到的無分別,其實只是「無想定」或是「無相三昧」——於一切相不作意,或專注於「無相」。這些都是思想停止,而知覺仍在,不起念去區分。但般若智慧的無分別,卻是「分別相不可得」,「分別相如幻化」——所有的分別相都只是方便施設、約定成俗而已。

所以無分別的定(三昧)與無分別的般若智慧是不同的,主要的區分在於:定的所依是於相無念,而慧的所依是一切相的「無自性」。

相與性不能混淆,例如以紅色和藍色來說,在現象上的確是有分別的,如果心不去分別它,那只是意味不再起第二念繼續加以分析、比較、推論、歸納、喜好、厭惡、追求、拒絕等「受」、「想」、「思(行)」的心念,並非連「識」的作用也取消了。這是於相有分別,而不起念頭分別的定境。

而般若智慧,卻是透視紅、藍色的本質是因緣生、無自性。它是由物質、光波頻率、視神經及心理的認識作用,共同呈現的差別相,並沒有所謂紅色或藍色的實體可得。這是在法性上的無分別智。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蘋果 2個 ----2pc Apple

📌荸薺9粒 ----9pc Water chestnut

📌玉米 1條 ----- 1pc Sweet corn

📌紅蘿蔔 1條 ----1pc Carrot

📌陳皮 1片 ----1pc Tangerine peel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冠後喝的湯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雪廬老人於民國四十九年七月開始為大專學生舉辦佛學講座,命名為「大專學生慈光講座」,由全國大專院校佛學社推薦優秀學生免費參加。目的在於讓同學能藉寒暑假期共聚一堂切磋學問策勵道心。

    img

empty head

 

empty head

   

   

       課程方面, 雪廬老人親定大專佛學講座初級教材》。一為佛學概要十四講表。自初學至成佛,學有次第,法門有通有別,為初聞佛法之基本教材。二為八大人覺經。後漢安世高譯。此為早期來華之內典,文簡義豐,大小乘法皆有之。師列講述筆記,經文中覺悟覺知之義,辨之甚明。三為唯識簡介,代表相宗。四為般若心經,代表性宗。五為阿彌陀經,專說持名念佛之法。六為普賢行願品。此說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六種教材,除行願品外,餘五種皆由先師編著表解,配合講述,初機學者可入學佛大道。 

 

      晚會的「無盡燈」是每次講座圓滿必舉辦的活動。這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傳承。《維摩經‧菩薩品》說: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簡智果老師〈燈燈相傳綿延不盡〉一文記載雪廬老人當時所說的一段話:一盞燭光,雖然很微弱,都能點亮幾百盞蠟燭,把黑暗的會場,照耀的如同白晝一樣光亮。諸位同學,我們從佛經、從中國書當中,學到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就好像我們從「佛陀」從「孔夫子」那裡點亮了自己心中的蠟燭一樣,我們還要把這些佛法與優良的中華文化告訴別人,也點亮了別人心中的蠟燭,這樣子,大家就不會在黑暗中摸索,在五濁惡世中迷失了方向。

                  

 

      雪廬老人曾有〈殘燭〉詩云:「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老人就是以佛菩薩的悲憫胸懷,度化眾生。故在漆黑講堂中,他點燃手中的蠟燭,學生接著再三傳續,綿延不絕,「大專佛學講座」也就薪火相傳至今。大專明倫講座學員,不論是教育界、政商界、司法界,乃至家庭主婦,都以自己一點心力,貢獻於社會;以無限慈悲心,續佛慧命。學佛青年的光與熱,就如無盡燈一般,綿延不絕,燈燈相傳,從台中傳到各個學校、各個道場、乃至世界各地。

empty head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雪廬老人的佛教教育理念初探


               ─── 以大專佛學講座課程規劃為核心       林其賢

                                            


 

 

    提要

台灣光復後佛教信眾教育之推展,應數李炳南雪廬居士(以下簡稱雪公)所開辦的大專佛學講座為時最早,持續最久。起始於1960年7月,迄今仍持續辦理,允稱教學有成之教學活動。本文以「課程設計與規劃」觀點出發,從學習目標的設定,程序的組織安排,學習的教材教法…等方面之探討其規劃成功的質素。經研究發現:雪公佛教教育目的確立於:實現人間淨土,求生西方淨土,而以健全人格為基礎。學習目標的次第安排,由近而遠,由今生而來世,由可檢證之現量而至難以檢證之聖言量,宗旨明確,所訂目標具實踐性。

csan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